建设科技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及精神品质。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将“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展活动与传承邓稼先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相结合,激发太空探索兴趣、弘扬科学精神,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及精神品质。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3.弘扬邓稼先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教学难点]

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2.了解课文背景,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两弹一星”,功勋卓著

1.多媒体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视频。

50多年前,在新疆罗布泊大漠深处,一朵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飞天之路。一个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从此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今天,随着“载人航天”、“ 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等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在航天强国的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航天大国”的地位日益凸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历经艰辛,是几代航天人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今天我们就随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默默奉献者中的杰出代表——“两弹元勋”邓稼先,去感受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体会默默奉献中的卓越。

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我所了解的邓稼先”

(学生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58年开始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1986年逝世。

(学生2)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兄弟情谊,贯穿始终

杨振宁与邓稼先同是安徽人,一起在清华园长大,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又是同学,“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挚友、兄弟——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这种浓浓的友情、兄弟情倾注在每一则材料的精心选择上。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看看文章在选材构思方面有哪些特色?

特色小标题

小标题多,形式多样,有时间、人物、成就、情感、语言、评价等,句式各不相同,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以主题式的小标题连缀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文意梳理

(1)历史背景

(2)生平经历和贡献

(3)人物对比

(4)感情震荡

(5)工作环境

(6)高度评价

六部分的内在关联:(1)引子;(2.3)介绍生平和经历,对比中突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4)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2)的扩展;(5)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2)的具体化;(6)总结全文。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的一生,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一生,又是艰苦卓绝、铸就辉煌的一生。

上一篇:推广移栽棉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