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分三步走建设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光明

 

9月8日上午,深圳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暨建区两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这是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光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线路图,更是光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光明区一直坚持产业兴区、制造强区的发展战略,目前以智能产业、生命科学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特色服务产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进入新时期,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带来强劲新动能,光明区正朝着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迈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

光明行政区成立两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牢固,GDP分别增长7.3%、8.0%,经济总量从2017年的850.1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0.92亿元,迈上千亿级台阶。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联想、大疆等知名企业落户光明,本土上市企业达到22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量倍增,从2017年底的614家增长为2019年底的1285家。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带来强劲新动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主导格局初步形成。以华星光电为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助推光明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新材料领域涌现出贝特瑞等数家“隐形冠军”企业,星源材质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以卫光生物、迈瑞医疗、万和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光明区经济增长“稳”的基础还在进一步夯实,“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梳理光明区2020年92个重大项目可以发现,光明区的先进制造业后劲十足,制造业项目有21个,总投资7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2亿元,占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比重40.5%。

借鉴国际一流“科学城+产业城”发展经验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基础科学重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领域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明显,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深圳市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用15年的时间,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借鉴国际一流“科学城+产业城”发展经验,分三步走,到2035年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

在《规划》前期研究阶段,光明区针对光明区新型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优势传统产业等五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同时结合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前瞻研究了大科学装置关联产业、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区发展经验以及光明参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策略等,为光明区产业方向选择、产业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路径的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产业创新趋势,《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坚持前瞻布局、包容延续和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维度评价研究遴选光明区重点发展产业,提出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在智能产业领域,光明提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柔性电子、前沿技术等五大领域,其中人工智能包括了智能软硬件、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等细分方向,明确了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等6项重点任务。

在生命科学产业领域,《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高端医疗技术、医药CRO/CMO、精准医疗、数字生命、前沿技术等六大领域和方向,明确了创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等7项重点任务。

构建“一廊、三区” 升级打造“五集群”

深圳的发展面临土地瓶颈制约,对于如何把寸土寸金的土地用在“刀刃”上,《规划》提出“一廊、三区、五集群”的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联想效果图

“一廊”即打造龙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廊。以龙大高速向南联接南山、福田、香港等区域以及向北衔接东莞、广州,对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三区”即科技创新区、成果转化区和产业发展区,构建“东创、中转、西产”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的功能布局。“五集群”即原始创新集群、科技服务集群、智能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

上一篇:宝丰县“智慧卫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