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天津自贸区五年建设“关键词”:自我加压,主

 

原标题:天津自贸区五年建设“关键词”:自我加压,主动争取

从地图上看,滨海新区像天津的一座卫星城,守望在渤海湾边。

五年前,这里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据新华社报道,天津自贸区由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三大片区组成,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位于滨海新区范围内。

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它不但肩负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还承担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使命。天津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乘风破浪,用一个又一个的“津字招牌”在自贸区大雁阵型中依旧保持领先水平。

2019年11月,天津市政府发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这套方案被称为是天津自贸区创新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自选动作”。

“天津自贸区有这样的积极意识,自我加压,自我谋划,主动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试点工作,向更高水平的自贸区迈进。”近日,天津自贸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明业告诉澎湃新闻()。

2020年,天津自贸试验区交出五周年成绩单。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9万户,注册资本2.33万亿元;总体方案、深改方案中70余项京津冀特色制度创新措施已全部实施;2019年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项目超过600个,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累计实施428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

今年7月,由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9-2020)》显示,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省级综合排名中,天津自贸区位居第三,仅次上海、广东。

陈明业表示,下一步,天津自贸区要对照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和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瞄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国内双向循环的重要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京津冀现代产业集聚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促进区域新动能引育和高质量发展。

天津自贸区申建历程

天津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高地,也是全国范围内较早提出建设自贸区的城市之一。

2013年12月,在上海自贸区挂牌近三个月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滨海新区考察时提出,希望天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先者、排头兵,积极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验”。《法治周末》在当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总理的这番“定调”,被外界解读为天津有望在第二轮自贸区申报热潮中脱颖而出。

往后的日子里,天津从未停下申报建立自贸区的脚步。

陈明业告诉澎湃新闻,“当时市里专门成立了自贸区申办的工作小组,从市政府办公厅、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委、滨海新区等部门、单位抽调人员,起草修改总体方案,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并做好汇报沟通工作。”

据《滨海时报》2014年6月9日报道,时任国家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孙元江对天津申报自贸区持以肯定态度。“天津在申报自贸区上条件成熟具有诸多优势,并且很有希望获批。”

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

服务国家战略,挑两副“担子”前行

天津自贸区自挂牌之日起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鲜明烙印,它不但承担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任,还承担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使命。挑着两副担子前行的天津自贸区,为促进区域发展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用当地官员的话来说,“天津自贸区既是天津的自贸区,也是服务京津冀的自贸区。”

上一篇: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