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海纳百川 科技赋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

 

原标题:海纳百川 科技赋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征程

外资机构接连落户、“上海价格”逐渐走出去、金融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尽管全球市场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上海金融业的种种动向却在彰显着上海金融“引力”十足。

25日,第十届“沪上金融家”评选将揭晓。十年来,一大批金融人才入选了这一被誉为沪上金融“奥斯卡”的榜单,成为“才因城聚、城以才兴”的最好诠释。

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站在新起点上,推动双向开放、海纳百川、科技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有力迈向新的征程。

十年翻番:人才集聚彰显上海金融“引力”

从纽约回到上海前,唐一军一直在美国市场交易期权。“两年前回来后,随着国内市场更多新产品上市,参与的同行越来越多,投资策略日趋丰富,加上市场越来越开放,就再没想过要回到以前的环境。”唐一军坦言。

类似唐一军因金融而来到上海的海归金融人才不在少数。数据显示,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已达47万,相比十年前翻番。在唐一军看来,“上海吸引金融人才的除了市场环境,更多的也是创新及机会。”

一家知名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的相关研究显示,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生态已使上海成为中国对金融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同时在对海归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上,上海也位居中国首位。

目前,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在这里齐聚,直接融资额超过12万亿元。

“就要素市场来看,上海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金融城市。”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李峰表示,相比美国,芝加哥和纽约两大金融城市各有侧重,其中衍生品相关的交易更多集中在芝加哥,而传统的金融交易则集中于纽约。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原油期货交易平台、上海清算所、上海保交所、上海票交所、科创板等一大批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相继设立,为金融产品安全、高效的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上海已成为我国金融产品最丰富的城市之一。除了“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耳熟能详的金融产品,黄金国际板、国债期货等重大金融工具,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投贷联动、跨境ETF等业务创新也都齐聚上海,从而为跨境资金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产品和渠道。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双向开放提升资源配置力

上海和挪威康斯文格,两地相距上万里,但因纸浆这一造纸业原料,未来或将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9月17日,挪威纸及纸浆交易所宣布将推出基于上海纸浆期货结算价的纸浆交易合约,这不仅是国内期货价格首次在海外市场得到直接应用,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北欧是全球纸浆重要生产和出口地,“上海价格”未来也将在全球纸浆贸易中发挥作用。

除了纸浆,在黄金现货市场,此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已互相推出基于对方金价基准的交易合约,“上海金”的影响力随之扩展到海外。

优化资源配置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上海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国际,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无疑将进一步提升。

此前上海已加大“引进来”的力度,吸引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尤其是随着金融继续开放,以及国内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巨大的中国速度和力量,外资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

今年一季度,包括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等外资机构就举行特殊的“云开业”仪式。到目前,包括友邦人寿、贝莱德、路博迈等一批知名外资金融机构都已在上海布局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