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科技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应用型特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高校的人才工作,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潍坊科技学院作为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本科高校,在寿光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培养、柔性引进与校企人才共享等不同形式,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素质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学校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加大科研经费配套,实现待遇留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高层次人才发展事业、实现价值创造条件和平台,实现事业留人;为高层次人才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解除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实现感情留人。学校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招聘博士89人,出台政策提高博士教师的待遇,为在职取得博士学位的给予学费补助和岗位津贴,鼓励近150余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2014年春,从中国科学院毕业后,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至潍坊科技学院。最初,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觉得这里平台不够高。但让我感动的是,学校不遗余力的为高层次人才创造研究条件,除了提供一定经费,校领导还亲自带队与企业对接,为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提供便利。我兼任寿光高新企业——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负责人,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服务,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价值。”农学与环境学部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冯丽娟博士说。短短几年,因为冯丽娟等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潍坊科技学院科研平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由小变大,已经有上百家企业入驻,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里获批建设了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环境检测中心的业务已发展到全省,每年接单3000万元,冯丽娟所在团队被省教育厅评为“化工资源清洁利用创新团队”。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中,张德珍博士、闫洋洋博士主持的两个项目获准立项。设施农业团队李美芹、李金堂等28名博士,制定省农业领域地方标准4项,研发的15个蔬菜新品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同时,以教务处处长张志军、士官学院院长邱俊杰等为代表的32名在职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农蔬区块链实验室主任任晓军、通识学院院长刘杰、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平、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王腾、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瑞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臧玉梅等六位博士于今年走上中层正职工作岗位。“非常感激学校给我们了这次读博提升的机会,担任农蔬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自己也有了更大的发挥平台,趁着人还未老,理想犹在,做出成绩,不负自己,回报学校。”2010年任晓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潍坊科技学院工作,受惠于学校政策,2013年9月份便赴韩国东西大学读博,2016年毕业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返回学校工作。2020年8月,通过竞聘上岗,担任学院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学校重视人才,人才成就学校。学校组建了以泰山学者李兴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于广威、国家A类博士孙小桉等高层次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的专家博士团队,形成了“教室—实验室—基地—农田—市场”多位一体驱动式实践教学与成果转化体系;以潍科种业为依托,“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平台;以学府蔬菜为载体,“转—产—销”综合发展平台,打造设施农业特色学科,服务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产业发展。围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引进90多名高层次人才或博士团队,调整原有学科建制,整合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54个实验实训室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发挥校内建设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寿光市软件园功能,积极与中科院、东软、华为等合作,打造了海洋化工和智能制造两大特色学科,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以人文社科研究为内生动力,引进博导张友祥等一批专家学者,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寿光模式”研究成果在《改革内参》发表,为提升新时代“寿光模式”内涵提供支持。学生在全国、山东省“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专业比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200余项,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2020年考研录取率创新高达到36.5%,连续九年超过3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作为一所县办大学,学校的办学实践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