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体系
原标题: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体系
【专家视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从城乡教育发展看,农村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短板,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体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弱项。支持体系建设对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紧迫而重要。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中国保持着正增长。教育投资,特别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资,是当前推进经济恢复和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长远看又会为经济长期繁荣奠定人力资本基础。当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投入总量看,教育资源投入不能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是要向改革要动力、潜力、活力。在“十四五”期间和未来较长时间内,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质量支持体系建设,这对于农村教育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加强对农村教育短板领域的投资。乡村小规模学校,班级规模小,相同的在校生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在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基础上,考虑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班级(例如班级规模不足50人按50人计算)拨付公用经费,保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正常有序有效运转。
二是建立与完善体现功能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乡镇存在大量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提供了额外生活教育服务功能,需要更多资源支持。要在对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考虑到小规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多、占比大的现实,试点推进不足200人的农村小规模寄宿制学校按200人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年生均200元标准),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
三是建立与完善体现地理特征的资源配置政策。在县域,一些乡村学校远离县城,学校购买和运输物品交通不便、交通经济成本高、花费时间长,增加了额外经费开支。体现地理特征的资源配置政策要求,就要统筹考虑,出台合理标准,科学测算额外经费开支,按照实际产生的必要额外支出补齐这些额外开支。
四是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师资能力建设支持体系。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该从教师培养环节加强,当前主要是加强师范生定向培养制度,为他们到农村学校任教做好能力准备。在师范生定向培养课程教学体系中,地方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完善全科教师培养体系,将小班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与开放复式教学课程教学专题。其次,为农村在职教师培训提供机会保障。农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人数少,还有些单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无法参加培训尤其脱岗培训。县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乡镇、几个乡镇组成的片区为单位统筹或县域整体统筹安排教师培训,让农村教师,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有平等的参与培训的机会,有平等专业发展的机会。再次,为农村在职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落实学校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考虑到农村学校地处偏远的事实,教师培训差旅费相对较多,要通过划拨专项,提供补贴等措施,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培训费用师均额度。同时,可以探索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前提下提高教师培训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如可以设置在5%~10%。
五是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制度支持体系。要贯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在总结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与尊重农村教育的起点、特征与优势,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制度支持体系。
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承认农村学生学习起点的差距,肯定农村学校的教育努力。随着城镇化推进,一些乡村学校优秀生源外流使乡村学校缺少以学生绝对成绩结果表达自己教育质量的载体。如果只看结果,农村学校与教师的教育努力难以得到应有的承认。要积极探索增值评价,承认农村学生学习起点的差距,探索建立基于学生相对进步的增值评价制度,充分肯定乡村学校与教师的教育努力。
强化过程与改进评价,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尊重农村教育的特征,利用农村教育的优势,精准改进农村教育。农村课程资源有乡土特征,有自己的本土特征,比如一些地方有秀美山川,甚至有名人故事,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多数农村学校处于自然环境当中、接近农业生产现场,是方便平面社交互动的社区,这些都是农村教育的优势。要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引导农村学校与教师认识到农村教育的特征,发现农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优势,精准改进农村教育,最大化改进农村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