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升

 

封面新闻实习记者 杨澜 记者 罗田怡

老旧片区的改造、更多学校的兴建、美学文化场所的营造、灾害防治要高效及时......为让城市品质迈向更高能级,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提升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要让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全力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稳定公平发展环境。”2021年,成都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4月16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专题采访第六场”召开,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副主任、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仕品在现场“剧透”了今年的计划。

首发“城市机会清单”

做到全力为企业“松绑”“减负”

如何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瞄准国际国内最高水平,结合本土发展实际,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创新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很关键。

成都坚持将企业和市民满意度、获得感作为“第一标尺”,从市场主体和市民感受角度出发制定目标、优化措施、提供服务。2019年,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在此后的2020年,成都分别于年初与9月开启了国际化营商环境2.0建设和3.0版的建设。“1.0版是打牢基础,2.0版是学先进补短板,3.0版是趟深水重突破。”赵仕品谈到。

而作为重头戏之一,在2021年,成都将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形成 《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启动营商环境4.0政策体系建设,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继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达到激发更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目的。”赵仕品说道。

为企业“减负”如何做?在对标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的基础上,成都市开展了“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等,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此外,成都还在全国首发了“城市机会清单”,该机制成功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首批十大经典案例在全国推广:从给优惠到给机会,帮企业找市场。政府将主动释放资源要素,创造市场机会。从机会分类供给、发布推广、对接落地、机制保障四个维度着力构建全景式市场主体服务体系,为全球投资者、企业和人才提供共享发展机遇的接入端口,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如何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对于成都在“十四五”提出的“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目标,赵仕品表示,成都将着力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维护市场竞争公平,全面实现市场准入“非禁即入”。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力度,到2025年中小企业合同比例提高到80%。实施“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2025年面向中小微企业放款规模达到300亿元。”

做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提升政策、市场、办事环境缺一不可

建设营商环境,成都已取得不小的成就: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也成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和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继续保持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打算时,赵仕品充满期待地说:“打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办事环境是我们创新性的具体举措。”

市场主体和市民诉求100%受理、100%回访,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完善惠企惠民政策问需调研机制,加快制定成都市营商环境4.0政策体系......成都计划从极争取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不断完善法治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反应机制和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五个方面来打造稳定可及的政策环境。

如何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除了平等给予市场机会、全面实现市场准入“非禁即入”、推动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外,还将加大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力度,今年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比例就达到了75%。

打造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方便市场主体和市民线下办事“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成都还将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升级“蓉易办”平台功能,深化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改革等,计划到2025年实现涉企和市民事项100%“一次办”、90%以上事项“全程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