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数字博物馆建设进程加快

 

  数字博物馆建设进程加快(国际视点)

  本报驻法国记者 刘玲玲

  核心阅读

  疫情防控期间,全球许多博物馆采取了更新馆藏知识工具包、开发数字工具等措施,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博物馆传播知识、吸引受众创造更多可能性。

  为应对疫情影响,全球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线上展览形式,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向公众提供安全便捷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建议,各国应进一步增加对博物馆的公共财政支持、加强数字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和社会功能。

  数字技术丰富线上观展体验

  轻点鼠标,一幅接着一幅作品浏览过去,不仅能看到可放大和下载的高清图片,还有详细的作品介绍和延伸阅读内容……法国卢浮宫近期升级了官方网站,进一步优化了公众线上浏览体验,并首次在线展示所有馆藏文物。

  卢浮宫网站按照门类和主题将藏品分类,还将展厅文物、出借文物、库房保存文物等48万条记录汇总,支持高级搜索和交互式地图体验,使网友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欣赏经典藏品。法国《巴黎人报》报道说,与疫情前相比,卢浮宫网站的访问量从1100万上升至2100万。

  从梵蒂冈博物馆的在线360度游览体验,到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线上全景展览和语音导览;从阿联酋推出的6个以该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在线博物馆,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全球16个国家博物馆开展的馆长在线介绍馆藏珍品活动……全球许多博物馆借助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更具现场感的在线观展体验,帮助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保持活力与魅力。

  日前,欧洲博物馆组织面向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家博物馆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博物馆中,60%增加了数字手段的运用。

  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卢浮宫分馆开设了“东西方骑士精神展”360度“云展馆”,人们在家中便可观赏馆藏艺术品,同时家长和小朋友还可以一起体验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在家看展的机会。

  多方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有84%的博物馆处于关闭状态,平均闭馆时间达155天,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收入减少40%到6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保障公众文化生活、保护多样的人类遗产至关重要,政府应出台强有力的文化政策支持博物馆转型复苏。这意味着政府不仅要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营,还要帮助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疫情防控期间,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博物馆转型复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曾召开全球130多位文化部长参加的线上会议,讨论支持文化部门的行动。该组织还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共同组织了多次线上讨论,为博物馆进一步发挥文化和社交功能提出可行性建议。

  国际博物馆协会借助其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开展调研,并编写系列报告,为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馆藏维护、需要遵守的防疫规则、如何丰富线上展览形式等提供指导。

  各国政府在博物馆筹集资金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1/3以上国家的博物馆得到了涵盖支出90%的资金支持,一半以上的博物馆得到了涵盖支出80%的资金支持。这些补贴通常用于与博物馆运行有关的人事费用、一般维护、线上展览活动等。

  肯尼亚政府帮助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线上参观体验感。科摩罗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提供计算机、数据库创建及数字化收藏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在政府支持下,一些暂时无法开放的博物馆通过举办户外或移动展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一些博物馆还通过多样化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寻求转型复苏。例如,卢浮宫与电影公司合作摄制的影片《卢浮宫之夜:莱昂纳多·达·芬奇》在全球展映,还通过与车企、甜品店合作,开展慈善拍卖等方式增加收入。

  国际博物馆理事会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指出,从开发线上付费浏览页面、推出应用程序或订阅服务,到制定在线资源免费增值策略,博物馆为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开拓创收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

  疫情挑战促使数字博物馆建设进程加快,科技赋能将为博物馆传播知识创造更多可能性。不过,许多博物馆在加强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仍面临技术鸿沟,线上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需对内容进行深入发掘与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