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科技感十足!一起来看看→
◎?科技日报记者华玲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始于2016年,在河北省政府的全力推动下,目前场馆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7月30日,在北京冬奥组委会举行的场馆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刘玉民说。
据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使用39个场馆,其中比赛场地12个,训练场地3个,非竞赛场地24个。截至去年底,已完成12个比赛场馆常设设施建设;大部分非竞赛场地已经完工,部分场地即将完工。今年所有场馆都将按时交付。那么,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有哪些亮点,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采用环保技术和低碳能源,研究制定绿色建筑标准< /p>
“北京冬奥会将使用8个冰场和10个冰面。除了第一个花样滑冰训练馆因为冰面没有改造使用原制冷系统外,其他7个场馆有9个冰面。全部使用环保制冷剂。”
据了解,国家速度??首都体育馆,首个短道速滑 滑冰训练馆和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四个场馆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最先进、环保、节能- 全球节能制冷技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绿色建筑等现有室内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其中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可覆盖国际LEED金标准。
据报道,北京冬奥会还制定了“绿雪《体育场馆评价标准》进行雪地工程研究。这是北京2022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0年底,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色供电,即电力来自风电或光伏发电。正因如此,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会100年历史上的第一次,奥运会将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
设计继承了自然山林的理念,带动了工业用地的复兴
记者观察到,冬日的规划设计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奥运场馆:例如首钢跳台滑雪台,绰号“雪飞天”。 ”;国家雪地摩托雪橇中心昵称“雪友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昵称“雪如意”等。
刘玉民在雪地场馆选址和赛道设计中表示,尽量贴合原有地形,比如雪地摩托雪橇中心。赛道设计方案经历了5个版本,最后奥组委选择了最适合山地的版本;比如最大落差的“ “雪如意”平台约142米,北京冬奥会场地山落差仅140米;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道路基本与原山地地形一致,既减少了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又减少了土方量,节省了施工时间和资金。观察原始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首钢有一个世纪的落成和跳台滑雪平台的建成园区的整体复兴和发展。如今,首钢园区已从一个废弃的工业园区转变为一个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育、文化、商业旅游融合为一体的充满活力的综合园区。它也成为世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复兴。奥运亮点树立了奥运与城市发展融合的典范。
利用2008年奥运遗产,赛后利用计划贯穿整个过程
刘玉民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地利用了2008年的奥运遗产,共有14个遗产,其中场馆遗产10个,土地遗产4个。
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等场馆遗产。在土地遗产方面,国家速滑馆使用了2008年奥运会的两个临时场地:曲棍球场和射箭场的土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和北京冬奥村使用了奥林匹克公园的预留土地。
此外,所有场馆在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都会使用赛后利用计划,并在赛前制定赛后运营计划。冬残奥会结束后,大部分场馆只需简单转换即可进入赛后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场馆赛后运营的效能。
例如在北京赛区,虽然冬奥会只使用赛道和训练跑道,但北京冬奥会结合赛后使用计划建设国家速滑场成一个12000平方米的全冰面,可由冰面区控制,举办各种冰上比赛和各种冰上表演。对于水立方来说,考虑到冰壶比赛的时间只有赛后两三个月,它的制冰系统都是临时性的,制冰系统和底托系统可以不断地转换和重复使用。
来源:科技日报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
来源:科技日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