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

拥抱科技进步,建设智慧老龄社会

 

自从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难题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后,一些手机应用程序开始做出改变,增设“适老版”。

简单的内容模块,清晰明朗的标注,没有恼人的弹窗、广告,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跳转、推送……原来,些许的“适老化调整”就可以让老年群体搭上信息化快车。

除了手机应用程序的适老化改造,还有哪些技术可以增进老年群体的生活便利与社会福利,让“老年”成为美好生活的续篇?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对适老科技与智慧老龄社会的实现途径有长期研究。日前,他就“科学技术发展如何为积极老龄化服务”,整理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所得。

老龄化不是危机:寻找“智慧方案”才是关键

在当下,科技进步不仅促进改变经济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也在重新构造着社会生活的形态。人类社会正进入以信息化的深化为基础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已经看到大量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城市管理在数字化,城市的社会生活在数字化,老龄社会也在数字化。这样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在线经济创造的新可能明显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数字社会的面貌以更快的速度揭开了序幕。

事实上,科技创新领域的各种开发应用,也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改善和丰富老龄社会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我国各地的智慧养老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中可以发现,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和科技进步的潜力是巨大的。在此过程中,技术进步是中性的。把这些技术用好了,既能够促进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满足,提升老龄社会的运行质量,还能在此过程中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需求端来看,科技进步可以为老年人口提供便利、高效、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丰富的生活需求。

最简单的例子是,有了网络购物,当前不少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和能力有了积极的新变化。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功能弱化了,但是,科技的新进展使得家庭功能在另一个侧面得到了强化。

比如,老年人口空巢独居的压力减小了,和父母分居两地的子女也能够以更方便的方式,为父辈提供家庭养老、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

又如,如今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满足老年人口生活需求的例子随处可见,包括交通服务、餐饮服务、网络通信、健康支持,等等。

互联网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入口,技术进步帮助老年人口以更大的便利性满足需求、获取服务。而且,信息化塑造老年社会生活,不仅是满足需求的过程,也是构造社会参与、形成社会资本的过程。就拿最简单的微信来说,虽然在老年人口的微信群中充斥着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也有观点认为老年人沉迷于网络时间过长会给其身心带来不良影响,但是,这些微信群构成老年人口社会交往的虚拟空间,发展出在线的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口生活福利、社会交往需求的满足具有积极影响。

从供给端来看,科技进步有助于提升不同老年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自主服务能力,优化养老资源的配置方式,一个能力更强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比如,当前国内已经有成百上千的智慧养老项目和基地。无论是居家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养老的场景越来越丰富。

又如,通过老年人口行为数据、健康数据等的积累和挖掘,可以发现他们的需求,并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加以匹配。正如国际网购平台亚马逊可以根据读者的购书和阅读习惯进行关联推送,通过对老年人口的行为数据、健康数据进行积累、挖掘和分析,解析老年人口需求、以新的技术手段精准匹配其所需服务并不断对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以实现。

我曾经参观过上海市临汾街道的智慧养老社区项目。项目的技术平台通过安装在床铺上的传感器来监控睡眠,通过床边的脚垫对老人的家居安全进行监测。另外,还有一些公司通过腕表等穿戴设备监测老年健康数据(如心跳、血压等)、利用GPS确定老人的空间位置,而且这些数据本身又可以为进一步的安全预警和健康管理提供可能。比如,可以将老人的个体健康数据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可以提供的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掌握健康数据以后的家庭医生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建议和服务。目前,已经有不少智慧养老企业、智慧养老社区和服务基地投入对此类项目的实践。

实际上,这些智慧养老项目未必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技术服务整合、服务系统搭建、管理服务机制构建,提升老龄事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整合与优化。这也提示我们,信息化时代的智慧老龄社会在技术上也许并不难,更需要密切关注的,是技术渗透的过程本身是否增进了老龄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们对此类方案是否认可,增进的福利是否可以与使用者需要付出的不便、时间、隐私等其他代价相抵消,才是最关键的。